道班往事
来源: [公路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17-09-12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道班往事
霞浦分局 朱德民
几天前,分局党支部王兴忠书记,工会于爱华主席找我聊起公路往事,不禁勾起了我对当年道班生活的无限回忆。岁月催人老,可是道班往事却已经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中。
我是1962年参加养路工作的,当时分配在霞浦的山区--柏洋乡。那时叫福安养路段第22养路队。当时的条件很苦,没有各类养护设备,没有宽敞明亮的公路站,只能租住在当地群众家中。劳动之余,并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队里唯一能让我们了解外界的就是一架手摇上发条的留声机,那还得全工区三个队轮流使用。每当队长从另一个养路队领回留声机时,我们全体人员都会兴奋的嗷嗷大叫。那种幸福感现在想想都会嘴角上扬。
留声机是由队里的工会小组长保管,每天傍晚晚饭过后,我们都会主动摆好凳子,坐在一起,充满期待地看着小组长给留声机上发条。当时我就想着,如果哪一天能由我来保管那该有多幸福啊。因为小组长生怕我们粗手粗脚地把留声机操作坏了。
留声机的唱片大多播放是一些戏曲唱腔之类的,每当留声机开始播放戏曲,瞬时就会全场安静下来,生怕发出一丁点声音错过一个经常瞬间。大家都是一手捧着茶杯,一边听着留声机发出的戏曲,各个都是摇头晃脑咿咿呀呀地跟着唱,到高潮之处,还会敲打着脸盆、鼓着掌伴起奏来。就这样,劳动了一天的疲惫感在欢声笑语中一扫而光。
到了七十年代,我们由养路队改成了养路班。当时工区给我们班发了一台红灯牌晶体管收音机,在我们看来,这可是十分了不得的高档电器啊。我们道班地处偏避山区,附近的群众们也是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每当我们晚饭后打开收音机,总会吸引闻声而来的群众们,经常把我们围的水泄不通。但是,由于群众们普遍没有受过教育,收音机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他们听来就是天外之音了。班长就交给我一个重任,就是每天给群众们当翻译员。
每当我准备开始讲解收音机中的新闻时,群众们纷纷向我投来渴望的眼神,那诚挚的目光令我至今无法忘怀。我讲到高潮之处,时不时响起热烈地掌声。就这样,我们养路班在柏洋乡这个偏远山区出了名了,每天傍晚来道班的群众越来越多,班长见状就让我们制作一些长椅提供给前来的群众们就坐。一段时间后,我们更是买了课桌书本在道班里办起了扫盲班,每天听完收音机播放的节目后遍开始对群众进行义务扫盲。班长还风趣的将这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学校”称作工农夜校,当然,班长也就是我们的“校长”,我也理所当然的开始了我的业余教师生涯了。
在这个又是道班又是工农学校里,我们基层的普通公路人和当地群众从收音机里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缤纷,也看到了祖国各项建设事业在蒸蒸日上,让群众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密切了和群众的鱼水之情。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和群众的心贴的更近了。每当遇到水毁情况,群众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自带工具和我们一同战斗在抢险第一线,就连日常的小修养护中也常有群众在农闲之余自发的加入我们。也就是因为这般矜矜业业,更是因为群众们的大力支持,我们道班多次获得省市“优秀班站”。
忆往昔峥嵘岁月,过去的点点滴滴不曾忘怀。如今我早已闲居在家,离开了公路第一线,但是我时刻都未忘却我是一个公路人,时时刻刻以我是公路人为荣。我想念手把手带我成长的老班长,我想念无数个日日夜夜和我一同战斗在抢险第一线的老伙计们,我更想念那些和我们毫无血缘关系而又更甚亲人的群众们。
这就是我的道班往事。
- 【收藏】 【打印】 【关闭】